直播營銷從過去讓實況主用于游戲直播,獲得追蹤及小額贊助,到后來行動裝置優(yōu)先的職業(yè)直播主模式;不單單是作為個人品牌經營工具,在一些平臺也開通直播功能后,自然而然成為許多商業(yè)品牌社群開始投入進行直播營銷。與一般影片營銷不同,直播更訴求互動率達成,甚至如果并非是當下互動就失去意義。
透過直播營銷,今日各大粉絲專頁已經開發(fā)出各式各樣操作方法,從基本拿起手機就開啟直播跟粉絲談話,到讓直播更加節(jié)目化;不單單只是呈現(xiàn)方式演變,更進一步延伸出如直播競標、直播購物等商業(yè)模式。
甚至許多本來就在線下進行叫賣生意的網路名人、商家,更直接于一些平臺直播營銷開啟新戰(zhàn)場,并創(chuàng)下相當驚人銷售能量。然而,分析這些透過直播進行「類電商」銷售行為,歸根究柢之所以能夠爆發(fā)出比一般電商營銷還強的銷售力,關鍵無非在于善用「社群」及「互動」,更透過既有直播軟件功能來簡化銷售流程。
過去當我們談電商,確認購買后填妥資料送出就完成貨到付款訂單,已經算是最簡化購物模式;但來到直播營銷后,這些賣家更簡化到利用留言互動就算訂單成立,只差后續(xù)私訊確認資料。
另外,如果主辦方已經有合作的直播平臺,或者對直播要求相對較高,可以選擇其他第三方直播平臺。
當電商轉換到直播,都能透過互動率轉換出銷售率,那么如果轉換來思考今日相當多品牌也都會于直播軟件進行,同樣以互動率為優(yōu)先考量的「活動舉辦」,是不是也能利用直播營銷進行增加效益呢?關鍵便在于:企業(yè)是不是都找出互動誘因。
---直播活動已非新玩法,學會化被動為主動
透過直播辦活動,其實并非是什么社群新鮮事。在直播營銷剛從手機直播延伸到可以透過OBS進行時,就有許多小編紛紛在粉絲專頁上舉辦「直播投票」。這種建立于直播機制下的活動形式,其實介于靜態(tài)跟動態(tài)間,針對特定議題,網友可以透過點選表情符號來影響結果,當下也可以利用留言進行討論。然而,這類直播方法卻難以讓受眾有停留欲望。
談直播營銷,互動外另一個重要評斷指標便是「用戶停留時間」,特別是從直播電商角度思考,當用戶都無法停留時,自然無法引起搶購熱潮;銷售如此,活動事實上也是如此,因此如何讓用戶愿意停留觀看直播,成為直播營銷另一個重點。
讓用戶愿意停留觀看直播方式,就是讓直播營銷更趨向于主動,因此開始有人嘗試透過更深化程式技術,開發(fā)各種「直播游戲」,一樣是由網友透過點選表情符號進行互動,但因為表情符號點擊數(shù)量可能會影響游戲進行,因此更深化網友停留時間。
當網友停留深化,品牌想進一步透過直播營銷除了優(yōu)化互動率外,更帶來活動舉辦效益,更該懂得與直播電商效法,讓網友愿意以「留言」方式互動。因此,品牌讓直播活動發(fā)揮效益之方法,就是找出讓網友留言誘因。